戴紅永,山東菏澤人,中共黨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大學副教授。省教育廳高級“雙師型”教師,江西泰豪動漫學院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黨委辦公室主任,學校黨校常務副校長、機關黨總支書記。
在高校一線從事黨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長達19余年,曾獲得全省暑期大學生文明實踐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優秀指導老師”和“先進個人”稱號,2020年獲得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新時代贛鄱先鋒·黨務工作好能手”殊榮。主持省級以上課題研究5項,參與省級以上課題研究3項;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獲得省市級以上各種獎勵20余項。
一、黨建工作卓有成效
戴紅永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實干黨建工作。他在任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時,圍繞教育教學中心工作抓黨建,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廣大師生黨員中積極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他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為關鍵;以創新活動方式為載體;以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為重點。優化了組織設置,擴大了基層黨組織覆蓋面。他在推動學校發展、服務師生、凝聚人心、促進和諧平安美麗校園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天道酬勤,經過省教育廳專家組現場聽匯報、查材料、驗收,被評為了“全省高校黨建工作示范點”。
戴紅永最先在二級學院建立每位黨總支委員至少聯系一個年級組、至少聯系一個班級、至少聯系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
戴紅永作為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率先在全校成立分黨校,并親自擔任分黨校校長。分黨校下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預備黨員培訓班、二級學院中層干部培訓班、大學生骨干“青馬工程”培訓班、“學困生”培訓班等。大大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人道酬德,曾被評為“全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二、教育科研工作亮點紛呈
戴紅永身為高校黨務工作干部,非常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黨建科研育人方面成績突出。
戴紅永完成了省委教育工委立項的“典型性項目”《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骨干隊伍建設工作》
戴紅永首先倡導在全校開展校級黨建課題研究,2019年校級黨建課題立項了6項,學校從黨建經費中專門劃撥了專項黨建課題研究活動經費,以支持鼓勵廣大黨員同志參與學校黨建課題研究,目前這在民辦高校絕無僅有,這對于積極探索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共同促進學校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提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省教育工委書記葉仁蓀同志對泰豪動漫學院組織開展校級黨建課題研究發信息“祝賀”。
戴紅永積極組織師生黨員開展黨建課題研究,他主持的省教育廳黨建課題《中國夢是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偉大旗幟》獲省教育廳批準立項,并已順利結題,研究成果獲得專家組的一致好評。他主持的團中央課題《中國夢實現生力軍視域下青年大學生成才夢研究》獲團中央批準立項,并已順利結題,當時江西省共有11項獲團中央批準立項,民辦高校僅此一項。戴紅永同志目前主持省級以上在研課題兩項。
戴紅永積極總結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成果,2017年9月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主辦的《領導論壇》上發表《打造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江西新樣板”》文章,受到省領導的好評。先后在中共中央求是網發表文章《中國夢是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偉大旗幟》、《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實現中國夢凝聚正能量》、《全面深化改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再論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并被中國共產黨員網、山東門戶網站齊魯網、211高校太原理工大學等十余家網站轉載,同時被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主管的《理論導報》發表,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黨建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20余篇。戴紅永在中共中央求是網發表文章多篇,并被求是雜志社評為“優秀作者”。地道酬實,戴紅永經常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邀請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及京西賓館等國家黨政軍會議中心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

三、志愿公益活動扎扎實實

身為組織部長的戴紅永非常重視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黨性教育,經常組織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開展志愿服務公益慈善活動。深入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志愿服務活動,連續兩年被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明辦、江西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學生聯合會聯合評為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老師”和“先進個人”,所帶的團隊連續兩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服務團隊”。

由于活動開展得好,被廣東衛視新聞聯播采訪,被上海東方衛視報道等。

組織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深入社區開展公益志愿服務活動,深受社會的一致好評,戴紅永被南昌慈善義工協會總會授予“四星級優秀義工銀星獎”和“五星級優秀義工金星獎”等。
戴紅永現在繼續認真積極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與黨中央對標看齊,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及“感黨恩、作表率、勇爭先”系列教育活動;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大力開展“兩團體、六爭先”等系列強基固本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