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14:30-17:30,第六屆中管智庫論壇在北京西郊賓館會議中心二層第五會議室舉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未來研究會產學研分會副會長、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李林剛主持了論壇。
主持人:李林剛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智庫顧問,福建書生教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祥坦,做了題為《管理的層次與境界——"兩系兩案"管理理論創新與實踐》的演講。
他在演講中說,老子把管理分成四種境界:第一境界,太上,不知有之;第二境界,其次,親而譽之;第三境界,其次,畏之;第四境界,其次,侮之。
在企業管理中,有時要"順勢發力",有時要"逆勢而行";要"度勢、順勢、造勢、乘勢、蓄勢、待勢、借勢、任勢"。抓住了“勢”,就牽住了牛鼻子。
管理的"五字決":準快精細透。管理的"兩坐標四節點":價值坐標,定位坐標。樞紐點,生成點,常態點,異變點。
管理的"四動規則":動態觀察,動態研究,動態發展,動態崛起。
六項管理能力:"規劃、設計"的能力;把規劃、設計"變現"的能力;把團隊"納入軌道"的能力;"預見、研判、決斷"的能力;"在困境中突破"、"在現有條件中創造條件成就"的能力;"高點創新創造"、"成就卓越"的能力。
一個企業的領導,責任不是讓員工喜歡,而是讓員工獲得更多的價值、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數據應用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控盈潤集團總裁,上海寰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華,做了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演講。
他在演講中說,數據一體化研究中心發展始于管理觀念創新,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管理思想或管理手段,努力開拓創新成果,成為國內外頗具管理創新、創新管理領軍效應的新型智庫。
數據技術應用模式交叉管理融入傳統產業所形成的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將有效打破同質化競爭格局,實現企業一個周期內領跑市場。
數字化轉型——科技發展是第一生產力,國家財政扶持名利雙收。公司技術類員工技能認定否?科研項目是否立項?產學研體系確立了嗎?行業標準制定是否參與?這些就是當下最好的品牌塑造方法。
“十四五”企業數字化轉型,國家政策資金扶持力度達到空前。企業科技轉型,國家政策稅收大力減負下,企業增值稅、所得稅,降負力度“極可觀”。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行業智庫專家,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學習中心主任劉曉華,做了題為《讓學習用更好的方式發生》的演講。
她在演講中說,什么是高質量發展?規模和增速,質量和效益,國家層面,資源精準對接與優化配置的增長、創新驅動型經濟的增長。產業層面,以最小的質量成本,產出最大的質量效益的增長。企業層面,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品牌影響、組織能力等全方位實現發展。
如何實現瞬息萬變的時代?如何成為行業的燈塔?學習,持續的學習。喬布斯說,我愿傾我所有換取和蘇格拉底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標桿研學特效營,深度游學,每次兩天。導師傾力,陪伴。標桿企業,近場輸入。
距離商業決策和戰場硝煙最近的地方,名師帶隊,BOSS親臨,深度參訪,高管分享,邊學邊思,輔導落地,頂級圈層,同頻共振。
頂級圈層:劉東明、劉國恩、邊振甲、孫玉麟、殷大奎、陳章良、張文、陳君石、黃季焜、劉鐵鋼;曹德旺、俞敏洪、林炳生、程杰、徐浩宇、謝镕仁、劉慶峰、金恩林、羅彤、馮正明、江南春、余惠勇、趙燕等。
標桿企業:華大基因、揚子江藥業集團、福耀集團、海爾生物醫療、阿里健康、科大訊飛、正大集團、褚氏農業、字節跳動、云南白藥、東阿阿膠、華熙生物、泰康之家、貴州茅臺、北京同仁堂、元氣森林、科興生物、新希望集團等。
我們一起并肩,讓學習用更好的方式發生。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行業智庫專家,四川洪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代作光,做了題為《生物制劑賦能鄉村振興》的演講。
他在演講中說,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在鄉村振興中注重鄉土味道,保持和增強生態本色、發展特色、文明底色,穩步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政策,重視農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重視生物制劑的研究和利用。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協同機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把土壤改良放在首要位置,將生物制劑、畜禽糞肥、秸稈、廢棄菌棒自制生物活性有機肥還田,解決畜禽糞便排放,秸稈焚燒和土壤板結的問題,減少農殘,化殘的危害。增加土壤肥力,重視綠色生態種養殖,注重食品安全,為三農和大健康產業服務,造福于民。
助力四川省浦江縣廢棄水果的資源化利用,用生物制劑和發酵罐自制生物液體肥,田間試驗效果好,增產增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眾的好評。
前景規劃:微生物,大產業,大能量?萍假x能細小生命,農業微生物造福于民。構建自主研發優勢,用生物發酵締造美好生活的偉大使命。助力打贏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堅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鄉村振興、綠色生態環保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愛國愛家學研基地負責人梅芊雨,做了題為《如何把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管理創新與發展中》的演講。
她在演講中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傳統文化只有扎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解決人民問題,益于人民,才能贏得人民,贏得未來。
佛法所說的“心即是佛”,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企業經營中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家們需要具備這種“心之力”,才能充分挖掘內在潛力,從而不斷推動企業發展。在“心之力”的指引下,企業家才能不斷挖掘出自己的智慧、修養和能力,積極擁抱變革,才能帶領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尚未形成較為統一、嚴格的標準,極大地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加強管理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對于企業來說,首先要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對于提升企業凝聚力、弘揚現代企業精神、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等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企業領導者急需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必須學習傳統文化佛學經典,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心本來面目”。
毛主席說“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細微至發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萬物皆為思維心力所驅使”。佛法里叫一心三藏,叫明心見性。明白萬事萬物皆由一念而有,懂得如何應用此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佛是有極高智慧,明白宇宙人生真理,懂得運用規律的人。
我們應糾正千百年來對佛法的誤解、迷信和輕慢。將其精華部分從宗教、信仰、文化、倫理道德中分離出來,別樹一幟。結合于哲學、科學并圓融于政治、經濟、文化、非文化等一切領域。從根本上提升國民素質,興我中華,造福世界。

|